方蘭欣 于夢杰
[摘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乘勢而上全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國在新時代的戰略任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并作出了“四個全面”的最新表達,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位于“四個全面”之首,開啟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內涵豐富,意蘊深厚,具有鮮明的全面性、社會主義屬性、現代性的顯著特征,新征程上我們要全面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豐富內涵,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關鍵詞]全面性;社會主義性質;現代性
[中圖分類號]G12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1308(2022)02-0012-07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已經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如今正朝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前進。立足第二個百年新征程,我們要深刻把握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豐富內涵,明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全面強起來的強國,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強國,是被現代性武裝起來的強國,這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重大意義。
一、全面強起來的強國
“全面性”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首要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盵1]這也表明了我們所要建成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五個文明協調發展的強國,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全面強起來的強國,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強國。
富強,就是既富又強?!案弧敝饕傅氖俏镔|方面,強調國家經濟實力的強大。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基于當時的國內發展狀況和社會主要矛盾,會議強調把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工作路線。改革開放44年來,在黨的政策的正確指引下,在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總量不斷增長,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如今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常年保持在30%左右,是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中國富起來了。我國人民生活也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人民生活水平不斷邁向新臺階,中國人民也富起來了。而“強”指的是國家綜合國力的強大,是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強起來。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十三個強國目標,即制造強國、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海洋強國、貿易強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體育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強軍戰略,構成了中國特色強國目標體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各個領域的體現,也進一步宣告強國時代已經到來。
民主,實質上是人民當家作主。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盵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了我國的政體和國體,其核心就是人民當家作主。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屆領導人都重視民主政治建設,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民主思想與我國實際國情相結合,形成了一整套切實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制度體系,立足國情、根據現實發展需要不斷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理論,不斷總結歷史經驗,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密切聯系廣大人民群眾,不斷推進民主建設新決策,將“堅持人民當家做主”落實到國家的政策體系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切實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民主與法治的結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經過不斷努力,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叭^程人民民主”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式民主實踐最新的理論概括,同時也是對建黨百年以來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式民主模式的繼承與創新。[3]主要包括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過程,充分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堅持人民當家做主,不斷推進”中國式民主“向前發展。
文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的標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盵4]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就要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文化建設取得一系列發展成就。第一,我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促進社會主義文藝不斷繁榮發展,同時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一方面秉持著“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不斷吸收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另一方面不斷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第二,我們黨始終堅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掌握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增強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民眾的認同感;第三,黨中央高度重視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素養的提高,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努力培養各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也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文化建設上,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為新時代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5]
和諧,即社會和諧,這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心中愿景,體現的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向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盵2]民生就是人民最大的福祉,改善和發展民生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最有效途徑。[6]新中國成立以來, 我們黨始終堅守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下大氣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出臺許多惠民政策并落地實施,切實保障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偟膩碚f,成效顯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就切實體現了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在社會保障方面,建立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新型社會保障體系,全民醫保目標基本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已實現全覆蓋,人民福祉得到極大提升,人民幸福指數不斷提高?!?020中國民生發展報告》總結了2020年中國民生發展取得的成就:第一,我們打贏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第二,我們化解了重大風險,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取得了重大成就;第三,脫貧攻堅,全國有830個貧困縣、12.8萬個貧困村、14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成功實現了脫貧摘帽,實現了小康?!傲!薄傲€”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得到了大大提升。[7]總體而言,我國民生建設取得極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朝著更加和諧穩定的方向發展。DEBFBC08-921F-4769-886D-05373C31166B
美麗,即建設生態文明,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美麗中國”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將“美麗”一起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之一的戰略決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目標 。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建設被放在重要突出地位,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二字更是貫穿發展全局始終,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個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也位于其中,由此可見我國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而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也是實現國家可持續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環境的內在需要,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事實證明,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在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就,生態文明水平不斷提升。國內方面,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生態經濟效益不斷增加,生態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生態文明思想愈加深入人心。國際方面,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已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和設立自然保護區相關目標。[8]國際社會高度認可這一成就,并紛紛點贊。在疫情沖擊世界經濟發展期間,中國積極推動各方共建“綠色絲綢”之路,共同推動綠色發展,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作出巨大貢獻。
二、社會主義性質的強國
現代化最早發端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他們通過發展資本主義走上了現代化道路,開啟了現代化進程,但事實證明通往現代化的道路并不是只有資本主義這一條,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由此找到了一條不同于資本主義的新的革命道路,中國要實現民族自救,就必須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并最終走向社會主義。毛澤東指出:“關于中國的前途,就是搞社會主義?!盵9]136中國的現代化是具有社會主義屬性的現代化,我們所要建成的強國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強國。1982年黨的十二大召開,鄧小平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重大命題,從中國實際出發,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什么是社會主義?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盵10]373與西方資本主義實質上是為資本家利益服務不同,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區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與西方現代化道路的重要標志。雖然資本主義在某種程度上也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但它實際上服務于資本家的利益,其結果導致貧富差距拉大,兩極分化嚴重。而社會主義主張共同富裕,堅持人民利益至上。正是基于這樣的社會主義本質,我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逐漸擺脫貧困,從“東亞病夫”走向民族復興,實現了國家的崛起與富強。因此,實踐證明,我們堅持的社會主義方向是符合中國國情發展的,是正確的。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一條不同于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道路決定命運,沒有正確的道路,再美好的愿景、再偉大的夢想,都不能實現?!盵11]44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不走老路,不走邪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過不斷努力,國家現代化建設取得了一系列發展成就,國內生產總值不斷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奇跡”,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得到顯著提升。而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指引下,我們不僅實現了國家繁榮與發展,同時也用事實證明通往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為其他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拓寬了發展路徑,為人類發展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具有了世界意義。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傮w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所以取得如此發展成就,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立足本國國情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第一,一切為了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病毒的傳染性、流行性極大危害到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在這個緊急時刻,我們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則,第一時間果斷采取措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等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筑牢人民生命健康防線。第二,一切依靠人民。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緊緊依靠人民,實現人民群眾全過程參與。歷史和實踐也一再證明,我們的現代化建設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
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盵2]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這條道路的指引下,我們黨帶領人民群眾奮勇前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也取得了許多歷史經驗,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如一堅持的奮斗方向,是我們黨的崇高事業。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成立。在黨的帶領下,我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建黨一百年來,我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一步步地不斷走向完善、鞏固,與此同時,我們也用事實向世界證明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真理性,進一步拓寬了其他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
三、現代化武裝起來的強國
我們所要建立的現代化強國實質上是被現代化武裝起來的強國,主要體現在“物質現代化、制度現代化、人的現代化”三個方面。
第一,物質現代化。新中國成立初期,基于國內一窮二白的國情,在黨的帶領下,我們主要強調物質方面的發展,著重追求物質現代化。1964年12月21日,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即實現工業、農業、科學技術和國防的現代化。新中國成立至今,“四個現代化”有了長足進展。工業方面,我們從新中國成立之初“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的落后國發展到現在的“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工業化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工業體系完備,生產力水平極大提高,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我國僅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如今正由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進。農業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呈現出穩步增長的發展趨勢,1978年為1 398億元,2019年高達123 967.9億元,增長了近89倍,農業生產總體上呈現上升趨勢。[12]隨著工業化的發展,我國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農業生產方式從傳統的手工勞作向機械化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實現了農業的高質量發展??茖W技術方面,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科技創新方面不斷發展,取得諸多成果,中國空間站、5G技術、“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載人潛水器、高速磁浮列車等無不彰示著我國科技力量的強大。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下,中國生產的新冠疫苗被多個國家采用且成效顯著,書寫著中國的科技創新奇跡。國防方面,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軍事力量發展突飛猛進。從“小米加步槍”到如今擁有自己的尖端武器,殲20、雙航母、“東風快遞”、核武器等都是我國國防實力不斷增強的標志。人民軍隊方面,海軍、陸軍、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等軍事力量在機械化、信息化、網絡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現代化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構建了中國特色現代作戰體系??偟膩碚f,四個現代化實質上是以經濟現代化為核心的現代化,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高,脫貧攻堅事業取得極大成就,絕對貧困問題已經解決,如今已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正朝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第二個百年目標進軍,物質現代化發展取得顯著進展。DEBFBC08-921F-4769-886D-05373C31166B
第二,制度現代化。制度現代化與物質現代化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沒有制度現代化,物質現代化也很難取得重大進展。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盵13]4也正是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取得了顯著成績。我們黨和國家著眼于中國發展實際,針對前進道路上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有效促進社會治理實踐創新取得重大進展。如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推動制度改革創新,并根據實踐發展需要,不斷建立健全黨內法規和制度體系,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國家治理體系日益完善。新中國成立以來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也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我國的兩大奇跡“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都離不開我們的制度優勢,是我國制度現代化發展成就的重要標志。疫情期間,中央通過加強對疫情防控的頂層部署,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帶領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成效顯著,中國成了最早有效控制疫情的國家,在此基礎上,我們秉持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向其他國家和地區伸以援手,這都充分彰顯了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所取得的成就。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國內局勢變化更加復雜,這就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在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盵14]6
第三,人的現代化。物質現代化、制度現代化歸根到底是為了人的現代化,也依賴于人的現代化。人是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征程中,其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生存發展需要等都深刻影響著國家現代化進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盵15]594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始終堅持人民利益至上,把人的現代化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造歷史偉業?!盵16]136所謂人的現代化就是要推進實現“傳統人”向“現代人”的轉化,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物質現代化、制度現代化的不斷發展為實現人的現代化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促進了人的現代化發展,其發展成就主要體現在思想觀念、素質能力、生活質量三個方面。其一,思想觀念的現代化是人的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大力加強對教育的投入,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綜合素質,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形成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開放意識、創新意識、主體意識等,促進人的觀念意識現代化。其二,人口素質包括身體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三個方面:在身體素質方面,2020年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23.15%,增長幅度為歷年最大;在科學文化素質方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我國受教育人數呈上升趨勢,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9.91年;在思想道德素質方面,我國公民思想道德素養不斷提升,尊老愛幼者、遵守公共秩序者等占總人口比重不斷提高。其三,生活質量是衡量人的現代化發展成就最直接的因素。改革開放44年來,我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城鄉居民收入穩步上升,消費方式也由滿足基本生活消費轉向多元化消費,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F階段,我們已經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人民生活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黨和人民一直以來的奮斗目標,在這一目標指引下,我們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出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不僅具有“中國意義”,更具有“世界意義”。一方面,各個領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就,不斷開創我國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同時也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邁向新臺階;另一方面,中國的現代化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普惠世界,不僅拓寬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而且著眼于世界發展全局,中國理念、中國智慧為解決人類共同發展問題做出巨大貢獻。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政治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國際力量對比更加趨于平衡,但與此同時,國際社會中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也逐漸增加,總的來看,這對于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可謂是機遇與挑戰并存。雖然在通往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還存在許多矛盾和困難,但相信在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會如期實現,未來可期。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北京觀察,2021,(07):4-9.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理論學習,2017(12):4-25.
[3]吳玲娜,趙歡春.全過程人民民主:黨領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歷史必然[J].江蘇社會科學,2021(6):17-25.
[4]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5(002).
[5]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468721.
[6]熊若愚.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J].先鋒,2017(10):36-38.
[7]唐任伍.三大攻堅戰 民生大成就[J].民生周刊,2021(1):40.
[8]劉曉云.國外高度評價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J].紅旗文稿,2020(24):46-48.
[9]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2]徐光平,曲海燕.“十四五”時期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J].經濟問題,2021(10):104-110.
[13]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4]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1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收稿日期]2021-12-03
[基金項目]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話語權建設研究”(20YJC710016);河南省高校慶祝建黨百年專項項目“百年大黨治國理政的哲學智慧”(2021-ZXJH-018)
[作者簡介]
方蘭欣(1987—),男,河南南陽人,講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人員,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基本問題研究。DEBFBC08-921F-4769-886D-05373C3116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