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宏萍
桐媽帶著桐寶閱讀
“這么多年來,大家都喊我桐媽,甚至連我的小女兒都這樣叫我?!蓖尡久蠲m,因為一個名叫“桐寶”的可愛男孩,她成了“桐媽”。
2014年9月17日,是桐媽最刻骨銘心的一天。那天的廣州驕陽似火,在中山大學附屬三院,兒子“桐寶”被確診為自閉癥。
其實,早在桐寶1周歲多時的一次體檢中,一位相熟的鄰居就忍不住提醒桐媽:孩子體檢時配合度不高,不與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父母要多留意。
“當時的我無論如何也不相信桐寶是有問題的,他那么聰明可愛,1歲就會說詞語,且口齒清晰;他的記憶力很好,可以記住許多古詩和兒歌。也許他只是性格高冷而已?!敝钡酵氝M入幼兒園學習,桐媽才逐漸意識到孩子可能是生病了。
“在幼兒園的兩年時間里,桐寶的語言能力發展出現了停滯甚至倒退,吃飯、睡覺都出現了問題,情緒也變得愈發暴躁。當別的小朋友都在學習唱歌、舞蹈、手工的時候,他只會在教室里來回甩手奔跑,嘴里咿咿嗚嗚發著怪聲?!薄八髅骺梢员澈芏嘣姼?,但連一句‘我要吃飯’都不會說?!泵看味亲羽I了只會滿地打滾發脾氣嘴里喊著“不要左,不要右,不要……”桐媽把桐寶轉到了更好的雙語幼兒園,在那里,一位有著國外特教機構志愿經歷的老師告訴她,桐寶可能患有自閉癥,建議盡早專業干預。
全家人從無錫飛往廣州求醫,桐寶被確診為自閉癥,需終身干預。診斷結果猶如晴天霹靂,桐媽從不相信到反復求醫、反復評估、極端痛苦失眠,甚至崩潰到想一了百了。但,熟睡中的桐寶是那么安靜香甜,桐媽必須強大,不能被擊垮!她開始不知疲倦地學習自閉癥的相關知識和特教方法,不斷地幫助桐寶補上缺失的能力。兩年多后,桐寶停滯的語言開始進步到能用句子來表達自己的要求,可以玩一些簡單游戲了。
為了讓桐寶進小學讀書,桐媽聯合就近的星媽,再說服幾個好朋友家庭把他們正常孩子“借”過來,做了一個家庭模擬課堂幫助桐寶提高小學課堂的適應性,一堅持就是一年;同時爭取到寬松的融合環境,2016年12月,全家人來到南京尋求腦科醫院兒童心理研究中心專家柯曉燕的診斷。
“有了詳細的診斷報告,我們可以向學校申請陪伴就讀,老師們也會對桐寶多些包容和耐心,希望他能夠像其他孩子一樣順利地成長?!睙o數個披星戴月、殫精竭慮的日夜后,2017年9月桐寶終于入學了。
“我認為自閉癥孩子的父母最好的接納狀態是:忘了自閉癥,但是必須看得見孩子的困難,并不遺余力地學習、幫助他們。同時,調整預期,降低期待,因為他只要能平穩地生活,能和我們和平共存,跟昨天的自己比進步了,就已經是了不起的英雄了?!?/p>
桐媽決心成為學習成長型專業父母?!巴耆ヅ渥约汉⒆拥奶亟汤蠋熀苌?,即使存在也是極頂尖的,他們能給到你的時間很少,且需要付出更大的經濟代價。因此,父母+特教老師的組合就更為合理。在很多干預成效很好的案例中,父母至少有一個是專業的?!?/p>
為了全身心投入對桐寶的干預,桐媽和桐爸做了分工,她退出創業團隊,成為一位全職媽媽,桐爸則投入工作為家庭提供物質基礎,周末全家一起運動、爬山、逛超市。夫妻倆互相體諒,一起為這個家努力。
桐媽一頭扎進各類書籍、講座、培訓中,學習自閉癥相關知識、梳理干預架構體系。由于許多課程需要反復聽和反復實踐才能吸收,關鍵節點上還需要家庭入戶指導吸收專業老師經驗,她便通過做志愿者組織家長學習,獲得反復學習和線下個別指導的機會……“我們是孩子各個發展階段的陪跑者,只有不斷儲備不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跟上孩子的成長,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p>
“學習特教方法,是為了用特教方法把普教內容教給孩子,幫他學會生活、學習?!边@個過程是漫長的、反復的、瑣碎的,比如,在幼兒園桐寶不跟老師做任何手工,普通小朋友這個年齡喜歡玩的剪紙、涂顏色等,桐寶不僅不喜歡甚至畏難、害怕。其實,看似簡單的活動背后需要孩子具備執筆寫畫、操作工具、觀察跟隨模仿老師等多項綜合能力,而桐寶連基本抓握能力都不穩定,更缺乏有目的看的意識,無論老師怎么引導,他都不可能跟著做手工。所以在家庭生活中,桐媽從桐寶感興趣的水中撈玩具開始,結合各種運動、模仿游戲、家務等,反復訓練桐寶的觀察能力和手部的使用能力。每一個小小動作的進步,都是桐媽陪著長期訓練的結果。
“他是一個不一樣的孩子,早期的干預本質上就是顛覆了原有的生活和學習方式,需要特別精細化針對性去提高生活和學習的技能,只有孩子各種能力都提高到和環境勉強匹配的時候,我們的生活方式才越來越從‘特需’轉向‘普通’?!?/p>
如今已經讀小學五年級的桐寶雖然和同齡孩子相比仍有些差距,但他已經可以獨立外出買東西、自己去興趣班,將在學校發生的趣事講給父母聽,甚至主動關心身邊的親人,父母還能吃到他做的菜……“有一次,我晚上回家后有些頭疼,就跟桐寶說:媽媽今天不舒服,不能給你做晚飯了。他沒有說話,徑直拿來了枕頭,并遞過一瓶礦泉水。后來還給自己和妹妹煮了一鍋湯圓填飽了肚子。要知道,桐寶之前可是個情感發展不足,對父母缺乏依戀,情感表達能力很弱且小手笨得像假的一樣的孩子?!?/p>
伴隨著不斷地學習和積累,桐媽已經成了“身經百戰的自閉癥家長”。她在抖音和知乎上解答家長們提出的各類問題,寫公眾號文章分享自己的經歷,越來越多的家長找到了她。咨詢的人多了,桐媽有些忙不過來,便開了個班給家長們上課。開始只是做一些公益性質的分享,后來在家長們的要求下設計了一套進階課程,幫助他們系統地掌握在不同階段該怎樣幫助孩子。在桐媽組建的家長學習群里,已經有近百個孩子實現了順利入學。
桐寶讀三年級時,桐媽結束了五年的全職媽媽生活,回到自己的公司?!拔覐拇髮W時期就開始創業了,這也是我的事業。很多人都會跟我說‘桐媽你太偉大了’,但我想說,其實我并不偉大,我的努力和付出也是為了解放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币恢币詠?,桐媽都非常注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狀態。她說:“父母好,孩子才可能好!愛孩子一定要先讓自己精彩!人的一生都要努力地學習和生活,遇到困難積極應對。如果我們總是充滿怨氣,那又憑什么要求孩子們好好學習呢?憑什么讓孩子相信生活的美好呢?”
桐媽想告訴所有正面臨同樣困境的家長:“即使桐寶沒有自閉癥,生活也未必順風順水,會有其他的挑戰存在。桐寶的到來確實給家庭帶來很大的挑戰,但走過苦難,自閉癥孩子并沒有影響我們家庭的幸福,更沒有影響桐媽繼續活得精彩強大。家長想要干預孩子,就要先干預自己;想要強大孩子,就要先強大自己。改變孩子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能夠多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努力針對性干預康復孩子,幫助孩子逐漸成為帶著特質的獨立的自己,這何嘗不是一種生命形態的圓滿?”
圖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