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曉琳 李國慶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022年,教育部將“全面推動學校思政課建設”作為工作要點之一,計劃統籌推進本碩博、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支持建設一批思政課一體化基地,研制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意見。
當前,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已成為廣泛共識,如何將理念真正落實到各地區、各級各類學校的自覺行動中,形成可復制、可借鑒的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經驗成果,需要廣大德育理論研究者和一線工作者共同探索。
摘要
推動思政課一體化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思政課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功能的應有之義,事關新時代人才培養和思政課改革創新的發展方向。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系統銜接機制是推動思政課一體化的關鍵著力點,搭建教學目標的螺旋上升機制、教學內容的融合貫通機制、教學主體的聯系溝通機制、教學方法的循序漸進機制,將從目標、內容、主體、方法四維協同發力,共同推動實現思政課一體化。
關鍵詞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系統銜接;螺旋上升;循序漸進
作者簡介
熊曉琳,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國慶,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發展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蛾P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提出:“堅持思政課在課程體系中的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作用,統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建設形成協同效應?!盵1]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符合黨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符合思政課教學規律的客觀要求,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的內在要求,是新時代思政課不斷改革創新的關鍵著力點。推動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促進大中小各學段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目標、主體、內容、方法等方面的系統銜接是必要環節。
一、搭建教學目標的螺旋上升機制,
引領思政課一體化的發展方向
思政課政治性、價值性的獨特屬性和跨學段、跨場域的鮮明特點決定思政課課程目標體系的復雜性。思政課作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顯性課程,其學科屬性和課程定位凸顯了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功能在思政課建設和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地位,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在功能目標上即要實現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相統一。此外,思政課教學跨越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個學段,實施主體向上承接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向下承接學校、學生和社會,多方力量協同發力、共同要求推動思政課實現一體化發展。在此背景下,立德樹人是思政課的總目標,圍繞這一總目標,不同學段基于學生成長規律和心理特點,將形成差異化的階段性目標。
構建目標體系的螺旋上升機制是推動思政課一體化的方向指引。思政課的目標體系是分層、分類、分眾、相互協同的有機整體,既在橫向層面向其他領域延伸,也在縱向層面不斷提升發展?!缎聲r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明確了思政課一體化各學段的課程目標,“小學階段重在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初中階段重在打牢學生的思想基礎”“高中階段重在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大學階段重在增強學生的使命擔當”。[2]從時間序列來看,思政課程低階段和低層次目標是向高階段和高層次目標發展的基礎,高階段和高層次目標是低階段和低層次目標發展的方向和指引;從內容序列來看,思政課具有較強的時代性,思政課教學的目標體系也要因時而進,順應時代潮流,緊跟時代脈搏,及時反映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革對培養時代新人的內涵要求,整體規劃調整思政課程的目標體系,明確青年學生的使命擔當。此外,學段目標是結合個體成長、成才、成熟過程的特征而對總體目標的分解,因此,既要緊密圍繞總體目標的整體性、系統性,又要關注學段目標的階段性、層次性、漸進性,有的放矢,切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二、搭建教學內容的融合貫通機制,
完善思政課一體化的體系結構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綜合性、整體性和學生成長成才規律要求實現思政課教學內容一體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作,關涉社會各領域,囊括多門學科的理論知識,依賴多方力量、多種渠道的協同合力。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中,思政課以其系統、整體、高度理論化的學科體系,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道德修養、法治意識、文化修養”的多維目標,[3]不斷整合其他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從而使思政課與其他各類課程實現有效銜接、協同發力,共同服務于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思政課教學目標在于培養人的思想政治素質,與思政課教育內容的綜合性、整體性相一致。人的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也是不斷實現綜合全面發展的過程,并且呈現出連續性和階段差異化的顯著特征,因此,思政課教學在發揮其系統整合功能的同時,應適應學生思想和心理變化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制定既包括系統連貫的整體性內容,又包括體現階段差異的學段內容的教學內容體系結構。
促進實現思政課教學內容的融合貫通是推動思政課一體化發展的關鍵環節。教學內容一體化是思政課一體化的核心,但教學內容一體化不是整齊劃一、重疊重復,而是在基于不同學段學生心理特點、成長規律以及學科屬性特點的基礎上,實現不同學段內容的縱向貫通和學段內突破學科壁壘的橫向融合。在思政課教學內容的縱向貫通方面,推動不同學段全面準確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明確思政課一體化的根本指導思想;自覺系統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為學生有效提高思想道德修養提供價值導向和方法支撐;積極主動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憲法法治教育,以增進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提升學生法治素養,并切實將法治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思政課教學內容的橫向貫通方面,思政課的關鍵課程作用和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無可替代,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囊括政治、道德、法治、文化等內容的思政課程群,將有助于更好地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與此同時,打破學科壁壘,構建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相互關聯的跨學科課程體系,既可以發揮思政課的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作用,同時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向其他學科進行滲透,從而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實現知識、情感、價值觀上的同向同行。
三、搭建教學主體的聯系溝通機制,
形成思政課一體化的有效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育人的內在要求和大中小學思政課“各管一段”的發展悖論要求推動思政課教師隊伍一體化。思政課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進行思想引領和價值引導,既是學生形成知識認知的過程,也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有計劃、系統性的教育影響,對學生進行精神建構的過程,通過精神建構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但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和轉變,特別是價值觀念的形成轉變過程,需要經過復雜、系統、持續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的全過程育人。與此同時,在思政課育人過程中,教師對各自學段內思政課的銜接機制認識和把握較為充分,但不同學段的教師對思政課學段間的前后銜接關系的認識在能力和動力方面都尚顯不足,思政課建設在推動教師一體化方面缺乏上下聯動、相互貫通的機制。
搭建教師主體聯系溝通的平臺和機制是推動思政課一體化的重要保障。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設計者,培養一批優秀的思政課教師關涉思政課一體化的質量和進程,而優秀教師的培養需要依托完善的平臺和科學的機制。一方面,在各級各地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構建完善各學段思政課教師隊伍一體化的教研協作機制,定期組織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開展經驗交流、集體備課、學術答疑等活動,通過交流研討探索各學段的教學規律,促進實現不同學段間教學內容的統籌設置與有機銜接;另一方面,搭建一體化的研修共同體或研修合作聯盟,“建立思政課一體化培訓機制常態化,依托新教師入職培訓、暑期教師培訓、教育部思政課骨干培訓等平臺,加強對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一體化的培訓力度”[4],鼓勵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積極參加研修共同體或合作聯盟的教學能力培養培訓活動,從而促進不同學段、不同學科、不同區域、不同地域的教師實現教學能力與素養的整體提升。同時,依托研修共同體或合作聯盟的有利平臺,實現優勢課程資源共享、優質課程方案共建等,切實發揮研修共同體或合作聯盟在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實現一體化發展過程中的媒介平臺作用。
四、搭建教學方法的循序漸進機制,
筑牢思政課一體化的原則遵循
思想政治教育的層次性、復雜性和學生成長規律的階段性要求推動思政課教學方法一體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在于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包括政治引領、價值引領、思想引領等,這些素質體現在人的心理發展過程中具體分解為知、情、意、信、行等元素,而每一種元素的形成和發展既受社會整體環境的影響,又受個人成長過程中心理變化規律和特點的影響。從社會整體環境來看,在互聯網平臺和全球化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社會變革加速推進,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多元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的內容不斷涌現,并借助于互聯網平臺的媒介作用實現廣泛傳播。而青年學生思想活躍、個性鮮明,極容易受外部環境和思想觀念的沖擊,出現思想困惑和迷茫。面對這一情況,需要及時通過思政課對學生進行思想解惑、價值引領和行為引導,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此同時,學生的思想變化是一個長期的、漸次生成的持續過程,既具有漸進性,又表現出鮮明的階段性特征。因此,對學生的思想疏導和價值引領需要在持續性的引導機制下漸進展開,也需要立足不同階段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個性化的、針對性的引導與疏導,在堅持持續性和階段性的有機統一中,“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5],循序漸進,久久為功,推動實現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逐步提升。
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和機制是推動思政課一體化的基本遵循。思政課一體化圍繞“如何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蘊含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遵循和基本方法。遵循思政課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形成發展規律,既要保持教學目標的一體化、教學內容的連貫性,更要探索適應學生心理成長特點和透徹說理、以思育人、以情動人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小學階段重在以啟蒙性學習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通過搭建“故事鏈”,以真實生動的故事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和主體意識,引導學生在心靈深處“埋下種子”,“扣好人生第一??圩印?。中學階段重在以體驗性認知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通過搭建“邏輯鏈”,將知識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理論”和生命體驗中的“實踐感知”相結合,不斷深化對知識理論的體驗性認識,深刻感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并將其真正內化于心。大學階段重在以理論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使命擔當,通過搭建“問題鏈”,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在思辨邏輯和當下中國與世界的發展變化緊密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闡釋、解決社會發展進步過程中的疑難問題,明辨是非,進而在深化認知的基礎上增進認同、外化行為。通過大中小學不同階段的逐層深化、循序漸進,最終使學生的思想認識逐步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從理性上升到自覺行為。
綜上所述,著手構建大中小學不同學段間的系統銜接機制是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關鍵著力點,“按照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立足于思政課的政治性屬性”[6],不斷推動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主體、教學方法的一體化,四維協同,形成合力,將有助于切實提升思政課的育人實效,推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3]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EB/OL].[2022-04-25].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2][6]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EB/OL].[2022-04-22].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595931.htm.
[4]聶慶艷,賀俊杰.思政課一體化的建設機制研究[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1(7):8-11.
[5]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本文系教育部2016年度示范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重點選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教學能力建設研究”(16JDSZK0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