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軍杰
摘 要:隨著國家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教育工作者逐漸重視起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的創新,特別是中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教師教學工作的重心。而教師只有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并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才能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為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點,并指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動手操作能力;意義;原則;策略
引 言
在開展數學教學工作時,數學教師可以根據課本的基礎知識,給學生講解數學知識點,奠定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為學生創建內化數學知識的渠道。同時,教師要充分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數學知識,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通過這種實踐操作,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的本質,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意義
(一)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
教師在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過程中可以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動手操作能力是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依據。教師要幫助學生摒棄單一的理論知識學習方法,使學生掌握手腦并用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生成過程,深入理解知識,以此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在初中的數學課程中,教師生動形象地演示講解數學知識,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動手操作鋪路,還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幫助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理論知識。
(二)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應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帶領學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理論知識。為此,初中數學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重點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和實踐,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真正了解實踐操作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數學知識點時,可以拓展和延伸教學,結合相應的數學問題,帶領學生真實體驗運用多個知識點分析解決一個問題,使學生融會貫通,掌握問題的多種解決方式和解決技巧。學生如果能夠成功地解決數學問題,就能產生一定的學習成就感,這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知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逐漸形成樂學、好學的學習意識。
(三)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
初中數學課程中的理論知識較多,教師需要從理論知識講解過渡到實踐教學,使學生不僅能掌握理論知識,還能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由此形成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模式,從而讓學生從多種視角感受數學的魅力。在此期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夠得到有效的拓展和延伸,其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更加多樣,對學生而言,這是學習和成長的關鍵因素,也是學生深度理解數學知識的重要依據。教師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能夠將學生的思想認知從單一轉化為多元、從簡單轉化為復雜,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的原則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動力,也是教師講解數學知識的前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基本原則,教師需要從多方面思考如何喚醒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促使學生在復雜的數學學習中做出突破。尤其是初中數學的公式較多,學生需要深入了解每一個公式的含義,才能正確運用公式解決問題。為了提高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問題的效率,教師可以通過趣味性案例的講解、呈現、反思等角度,展示正確使用公式的方法與技巧,為學生提供參考。
(二)結合生活實際
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最終目標是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在生活中運用,以此領悟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教師結合生活實際講解數學知識,并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從單純的理論學習逐漸轉向知識的實踐應用,這樣有利于學生走出教材,拓展其學習思維。教學結合生活實際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又一原則,教師要突破教材的限制,靈活運用生活現象輔助教學。
(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以往的教學體系中,教師通常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則處于被動狀態,學生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全部是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內容,學生學習思維固化,難以產生動手操作的欲望,這影響了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因此,教師應該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探索過程,這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一種途徑,也是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重要依據。教師應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教師帶領學生全面了解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空間和時間,有助于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幫助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
三、提高初中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方法
(一)在課堂上操作,提高學習效果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掌握學生學習的特點,抓住學生學習的好奇心,構建屬于學生的課堂教學體系。為此,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從教材內容著手,進行教學設計,并合理選擇課堂教學工具,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點。教師將較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使復雜的知識點簡化,可以使學生較為容易地掌握數學知識,并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定理”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做各種各樣的三角形,并剪下各個三角形的內角進行測量。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量內角的方式,這樣能夠讓學生依據自身的習慣,動手計算三角形的各個內角之和,讓學生對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形成深刻的印象。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認知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不僅能夠輕松記憶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還能積累一定的學習經驗。因此,在課堂上進行實踐操作的教學方式,就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數形結合的思維方式,有效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從多種角度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穩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在之后的學習中,學生就會逐漸養成獨立自主探究的習慣,其自主學習能力也不斷強化。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探究出三角形內角定理,這使其在探究多邊形及其內角和時,能依據之前積累的動手操作經驗和技巧,全面探究新的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進行簡單的操作,引導學生牢記所學的數學知識,能為學生后續的學習打下基礎。學生明白如何運用動手操作能力進行學習和探究,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281C1894-11D8-4464-A7BE-27C7D0572966
(二)增加課外實踐,強化學生的動手意識
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師不僅需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際操作,還需要強化學生課外的動手操作意識,使學生具有強烈的動手意愿,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課外實踐活動。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多樣化的課外實踐課程,通過設計趣味性、實踐性的課外活動,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讓學生獨立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實踐探索,這樣既能讓學生轉換學習思維,又能使學生收獲不一樣的學習體驗。課外實踐教學是對課堂操作學習的一種延伸,也是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所以課外實踐課程的整體設置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如此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時,為了讓學生鞏固和記憶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教師在學生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時,可以讓學生制作相應的數學模型,并依據自己制作的數學模型進行知識點的理解。學生在課外進行的實踐探究,以及通過實踐探索所獲得的學習經驗,都將深刻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知識的生成過程,從而真正愛上數學知識的實踐探究。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一個能拉伸的正方形,并利用這一數學模型進行變換實踐。學生觀察在變換正方形的過程中得到的各種圖形,并記錄相應圖形的邊、角等數據,為后續的數據整合與分析作鋪墊。學生在課外動手操作中驗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由此認識各種特殊的四邊形,如矩形、菱形、梯形等。學生在進行課外動手操作時,可以自己認識到不同四邊形的性質之間的聯系。在具體實踐操作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內心存在的疑惑將迎刃而解,這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動手意識。
(三)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發掘學生的創作潛能
在初中數學課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使學生積極地探索,并由此全面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教師在課堂上推理出來的教學結論,學生可能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沒有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就學生學習的重點進行細致講解。同時,教師還需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鼓勵學生利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此外,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合作解決數學問題,這樣一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都能得到鍛煉。學生不僅能在合作學習中對錯誤的操作方式進行改正,也能在同學之間的相互幫助下,積累通過動手操作進行學習和探索的經驗,為后續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時,教師引導學生對學過的數學知識進行回憶,有利于更好地導入這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并使學生在教師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中,通過實際操作探究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教師掌握了學生的學習特點,就可以將所要教學的內容進行延伸,讓每個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都能自主提出操作觀點,共享學習經驗,這有助于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比如,畫軸對稱圖形時,學生在獨立繪畫時思維比較固定,方法比較單一,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畫軸對稱圖形。學生在合作操作、語言表達、思維共存中,學會認真傾聽他人的想法,學會合作探究數學知識。
結 語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不僅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良好途徑。教師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可以有效避免學生的學習方向出現錯誤,有助于學生高效地吸收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真正形成有序學習數學知識的意識和習慣。教師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對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起到促進作用,對學生整體素質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陳志華.關于加強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的思考[J].文淵(小學版),2020(1):360-361.
王財金.加強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的思考[J].名師在線,2020(15):54-55.
陳文華.初中數學課堂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7(21):51-52.
夏春琴.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10):167.
何舉康.新課程理念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施[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1):265-266.
詹慶飛.巧妙聯系生活培養全新數學教育理念[J].才智,2016(1):148.
李松年.重視動手操作 提升教育質量: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幾點策略[J].甘肅科技,2010,26(14):193-194.281C1894-11D8-4464-A7BE-27C7D0572966